海纳百川 去粗取精 大道至简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素质论和制度论错在哪里?

发布:尤德才2021-06-13 条评论 条浏览分类: 互相交流

厦门   尤德才
 
         中国至少从清末以来,出现“制度论”与“文化论”两个门派。陈独秀、梁漱溟先生等人为代表的文化比制度更为重要。但新文化运动被后来“救亡压倒启蒙”的运动中“夭折”了。李鸿章等人搞洋务运动,主张师夷强技以制夷,继而康有为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等人搞变法搞革命,主张模仿西方的制度。最终不是梦碎甲午,或民主宪政制度已建立起来,却形同虚设,甚至挂羊头卖狗肉。
   
        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存在,社会组织系统是由硬件(如制度、结构、目标战略等有形因素)和软件(如共同的价值观、公民素质、技能、风格等无形的因素软件)所构成的。系统各要素相互之间相用,促使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变化,软硬件比例变化及转化,是推动社会组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社会组织系统的硬件(制度论)与软件(素质论)无主次之分,以谁为主,以谁为辅,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社会心理、甚至国际环境等因素。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往往对制度起决定作用,是制度的基础和结晶,制定好的制度本身就取决于高素质的人。反过来制度对文化、思想观念具有强化作用。如果单纯追求某一方面,把它推向极端,都会使它向自己的反面转化,都会“南其辕而北其辙”。
 
        因为,系统的软硬件是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之中,缺哪一样都不行,关键是软硬件的配套和谐。电脑是如何运行的,发挥更高性能和功能,在什么样环境下更稳定(如温度过高影响运行速度,甚至死机),不难明白软件、硬件与环境关系,无需多做解释。
 
        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存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整体的状态。素质论、文化论、制度论、环境论都是有道理,但都是片面的,大都缺乏系统观去思考问题。我们应从系统动态发展角度,看待“文化”与“制度”及系统“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互为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时而转变。没必要争谁为主谁为次,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
 
       我以为,“文化与制度决定论”之争是没有意义的。只会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制度与文化并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粹的制度而没有文化,或纯粹的文化而没有制度。而制度是文化的形式,文化是制度的实质。制度与文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有制度就有文化,有文化就有制度规范。文化和制度两者其实都是“存在”,其区别只在于文化无形,制度有形而已。
 
       例如,民主政治制度是提升现代公民文化和公民素质要素,而良好的公民文化和公民素质又是实行好民主制度的要素。民主制度与公民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某个角度说,民主制度本身也是公民教育,也是最好的公民教育机制。通过实行民主,促进公民教育,社会才能走向螺旋上升或波浪前进的开端。
 
       新加坡、香港、台湾、南韩实行民主宪政后,国民整体素质却有了飞跃式的提升。看看最早那些去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的中国人出生的第二代,就知道公民素质是如何炼成的。从这个角度看,民主宪政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大陆台湾、东德西德、北韩和南韩是同根同族的同文化,一切又完全不同,从这个角度看,文化决定论是错误的,制度决定论没问题。
 
       反之,英国、新西兰、以色列没有《宪法》却有宪政民主,因为它们重契约,守诚信的公民文化和公民素质。如果迷信“胜王败寇”的丛林法则,迷信“枪杆子”、“笔杆子”、打江山,坐天下。即使有宪法也不一定有宪政,宪法和法律形同虛设。有谁见过唯物主义国家中,政府廉洁奉公,社会和谐过?实行过民主法治宪政?从这个角度看,制度决定论是错误的,文化决定论没问题。

       同时,任何国家,或社会组织系统不可能存在真空,也受制于环境(如地缘政治、历史文化、宗教伦理、世界主流价值观念、各国的政治经济体系等有形或无形要素)的影响,甚至在某个某个阶段时期,或环境变化,环境也会起到决定作用。就像电脑软、硬件即使性能好,又很匹配,但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影响运行性能,甚至死机。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论也没问题。
 
      譬如,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如宋朝),也因冷兵器时代外族骑射力量太强大而更替。尤其是在社会系统的软硬件严重失调,系统新陈代谢出现异化,致使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免疫力功能衰竭,社会就会处于强制和反强制的不稳定混沌状态。最终,出现混沌理论 “蝴蝶效应”(在巴西一只蝴蝶翅膀的拍打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产生一个龙卷风“蝴蝶效应”),叶利钦振臂一呼,庞大苏联帝国倾刻解体;2010年岁末,在突尼斯发生了一起失业青年自焚事件,引起被称为“茉莉花革命”,推翻了本阿里长达23年的独裁统治,并且还在中东地区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阿拉伯之春”,不稳定的封闭系统自动瓦解,转化为新的系统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论也没问题。
 
      这里顺便回答网友的质疑,本人不是制度论,也不是文化素质论,也不是地理环境论,是一个系统论者。素质论、文化论、制度论、环境论都是有道理,但都是片面的。应从系统动态发展角度,看待“文化”与“制度”及系统“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互为促进。没必要争谁为主谁为次,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谁为主,以谁为辅,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社会心理、甚至国际环境等因素。
 
       犹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不同时期的需求不一样,采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不一样。任何理论和方法只有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并反映这一条件的要求和影响的理论和方法才是可行的。任何脱离和超越历史客观条件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将付出极大社会成本。“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我们要“持经达变”!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条评论

  • 匿名
点击我更换图片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